半岛体育7月1日,广元市青川县蒿溪回族乡地坪村“杭州—广元茶叶产业综合体”里,加工车间机械轰鸣,正在炒制夏秋茶叶。去年底,地坪村引进外地茶企,开发夏秋茶,延长茶产业链条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。该村的白茶“白叶一号”也在其中,将随今年的夏秋茶销往国外。
2018年,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“白叶一号”落户青川。7年时间里,在浙江和青川的共同努力下,“白叶一号”在青川扎了根,成为助力乡村振兴、群众致富的“致富茶”。截至目前,青川县共建成“白叶一号”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.5亩,预计2028年前后全面进入丰产期,每年鲜叶产量可达70万斤、产值可达2.8亿元,带动基地村79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约9000元。
“空气温度35摄氏度,土壤湿度29%,需要浇水。”7月1日半岛体育,在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“白叶一号”基地,青川县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成点开手机上的“青川茶智”,查看当天茶园的温度和土壤墒情后,作出上述判断。
2022年3月,安吉县捐赠的“白叶一号”茶苗落户红旗社区。该社区建成标准化基地101亩,采用公司托管形式,全部托管给青川县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日常管护和经营。“以前只靠人工管护,现在通过‘青川茶智’一体化浇水施肥,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完成灌溉任务,水、电、人工等花费不超过200元。”木鱼镇副镇长王林介绍。
“过去管护全靠脚底板,现在茶园长了‘数字大脑’。茶园活少了,茶农更愿意种茶了。”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,2021年,杭州市西湖区帮扶青川县工作队在地坪村启动建设“青川茶智”平台。该平台于2023年4月投运,集物联网、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,配套气象观测站、土壤墒情传感器等,可实时采集温度、湿度等数据,浙江和青川的专家随时可以调看。如发现问题,将通过系统派单给所属地块茶农,提醒他们及时处理。
截至目前,青川县已建成数字化茶园2467亩,实现对“白叶一号”精准管理。
走进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,“浙川共建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”字样格外引人注目。7年前,首批由黄杜村捐赠的“白叶一号”茶苗落户在此。7年来,依托“白叶一号”,青坪村走上致富路,今年全村1354亩“白叶一号”总产值超600万元。
“今年我家靠销售‘白叶一号’鲜叶和加工的干茶,挣了10多万元。”青坪村村民强锡香说,“5月底我到浙江,向浙江的亲人们、安吉县黄杜村的乡亲们送上了感谢信。”
“青川产的‘白叶一号’在市场上十分走俏。”马浩强介绍,以“白叶一号”创建的品牌“青川白茶”已斩获6项国际大奖,品牌价值突破2亿元。
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村民加入“白叶一号”产业半岛体育。今年半岛体育,青坪村村民宋杰回家干起了茶叶收购,不光卖自家茶叶,还帮助村民销售,“在家干了两个月,挣了约6万元”。大学刚毕业的强锡华则与人合伙一起盘下镇上一处闲置茶叶加工厂,准备开展茶叶加工。“‘白叶一号’扎根后,村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浙江帮助了我们半岛体育,我们也要把茶叶产业发展好。”强锡华说。
扎根7年,“白叶一号”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半岛体育。目前,沙州镇将“白叶一号”基地纳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计划。在沙州镇井田坝大桥桥头,一座农文旅融合综合体正拔地而起。建成后,这里将配套茶叶科普教育、茶叶生产、游客体验等业态。今年,在浙江的帮助下,青川县研发了“白叶一号”新茶饮,还计划引进冻干茶生产线,促进产业升级发展,“白叶一号+”的新探索在青川次第开启。